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
bd官网手机登录入口 站 www.www.newcity4sale.com 时间:2011-08-11 15:40 来源: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11〕8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

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82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目标,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中原崛起。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突出“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突出载体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四)突出改革开放,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五)突出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步骤

为加快促进中原崛起,把我省建成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按照国函〔2009〕130号和发改地区〔2010〕1827号文件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并与我省“十二五”规划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相衔接,有步骤、分阶段推进《规划》实施,努力实现五年彰显优势,十年实现崛起。

五年彰显优势。力争到2015年,《规划》实施取得重大成果,我省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接近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迈出重要步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实现《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460元和8460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达的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累计下降25%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森林覆盖率提高2.3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全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主要规划指标

 

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力明显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实现新跨越,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四、任务分工

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出台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面落实《规划》确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重点地区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八大重点任务,明确工作要求,量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进度。

(一)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完善政策”的内涵式增长道路,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基础和重要任务,以粮为基,统筹“三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工作任务:

(1)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结合《全国新增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

(2)运用现代科技、物质装备和管理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水利设施、基本农田、防灾减灾、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态、粮食物流、农业机械化等八大工程。

(5)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力度和对产粮大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有利于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水利厅、粮食局及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配合。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着力促进果蔬花卉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推进以面食、肉食和乳制品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健康发展。到2015年,畜牧、花卉、蔬菜、林果和水产五个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工作任务:

(1)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优化畜禽养殖结构,重点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扩大奶牛、肉牛等优势产品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禽类生产规模。巩固提高京广铁路沿线、南阳盆地和豫东平原的传统生猪产区生产能力,扩大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区的生猪养殖规模。重点发展豫西南和豫东平原两大肉牛生产基地,支持建设南阳牛、夏南牛、郏县红牛等良种肉牛规模养殖场。继续抓好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奶业基地建设,扩大高产奶牛养殖规模,鼓励发展牧场式生态养殖。大力发展豫北、豫东肉禽和豫南水禽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场。

(2)加快发展以蔬菜、果品、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建立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重点建设18个省辖市周边的直供蔬菜基地和内黄县、中牟县、扶沟县、新野县、汝南县等30个设施蔬菜大县,在全省40个县、200个特色蔬菜乡镇大力发展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着力打造郑州、许昌、洛阳、开封等花卉生产核心区;在大别山、太行山和伏牛山区建设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产基地;重点建设豫西、豫南山区优质果品产业区、中东部平原特色果品产业区和城市近郊鲜果产业区。

(3)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生物农业。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农业,逐步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农业循环系统。

(4)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主要围绕粮油、果蔬、水产、茶叶、烟叶、调味品等优势产业,集中投入,加快培育整合一批国内外名牌,每个产业整合2—3个名牌,每个县(市、区)有1个名牌。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牵头,省林业厅、畜牧局配合。

3.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工作任务:

(1)推广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联动发展等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资本联合、上市融资等形式,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大型和特大型龙头企业向优势农副产品区集聚,力争到“十二五”末,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60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的比重提高到60%。

(3)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规范引导,强化服务指导,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制度更加健全,运行更加规范,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万家左右,实现村村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数占全省农户的比重达到50%左右。

(4)建设一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越、产值在50—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5)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重点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企业经理人、农民经纪人、农村产业工人的培训。

(6)继续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争取5年免费培训260万人次。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工作任务: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任务,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以“县畅乡联”为重点,加快县乡道路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结合农村改厕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扩大集中供气规模。积极发展太阳能、小水电、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盲点村改造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农田排灌电网改造。

(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

(3)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35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突出抓好1000个试点村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3000个生态村、500个生态乡镇。

(4)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五年力争完成5000个左右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再解决5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牵头,省委农办、省交通运输厅、环保厅、水利厅、卫生厅、扶贫办、电力公司配合。

(二)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适应能源供求格局的新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突出保障省内能源供应,积极利用省外资源,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落实国家及我省钢铁、石化、体彩bdapp 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促进省内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1.煤炭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煤炭集约发展。

工作任务:

(1)优化煤炭开发布局,以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建设为重点,稳定焦作、鹤壁、义马、永城矿区产量,高效开发郑州、平顶山矿区,增强煤炭保障能力,煤炭产能稳定在2.2亿吨。

(2)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后备资源,培育壮大骨干煤炭企业,形成1—2个亿吨级产能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3)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升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力推进煤层气开发和瓦斯综合治理,建立煤炭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增强抗灾能力。

(4)支持大型电煤储配中心建设。

(5)实施郑州、焦作、鹤壁、三门峡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土资源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安全监管局等配合。

2.电力基地和电网建设。优化调整电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豫工程,持续增强电力保障能力。

工作任务:

(1)立足本省保障、兼顾省际调剂,促进电源、电网协调发展。

(2)强力推进核电建设,争取开工南阳核电项目,加快信阳、洛阳、平顶山等核电前期工作。

(3)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力争在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等的大型建筑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4)合理布局热电项目,努力满足城镇和产业集聚区用热需求。

(5)继续围绕南太行、豫南煤炭矿区及陇海等重要输煤通道,以现有电源扩建为主,布局高效清洁的大型燃煤电站。

(6)适度发展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

(7)鼓励煤电联营和一体化发展,支持骨干煤炭企业开展电源建设。

(8)加强主网架和城市电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强化省际联络,发展智能电网,建设坚强、保障、兼顾的现代化电网。

(9)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理顺农电管理体制,推进大用户直供电工作,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

(10)强化节能发电调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电力公司配合。

3.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工艺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化工、有色、钢铁、建材等原材料行业升级改造,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水平,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精品原材料基地。

工作任务:

(1)推进有色、化工、钢铁等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促进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原材料工业基地。

(2)严格控制冶炼规模,提高中高端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和体彩bdapp 回收利用比例,重点发展郑州、洛阳、焦作、三门峡、商丘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推进济源铅锌、鹤壁镁加工、洛阳钼钨钛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3)大力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重点建设洛阳、濮阳、商丘三大石油化工基地,豫北、豫西、豫东三大煤化工基地,以及平(顶山)漯(河)、焦(作)济(源)、濮阳和南阳四大盐化工基地,积极发展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产业链,促进平顶山煤盐尼龙化工产业链融合延伸,扩大高端石化产品规模并提升水平。

(4)推动安阳优质钢基地建设和安钢集团、舞钢集团等重点企业改造升级,积极发展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5)促进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改造提升水泥、玻璃和耐火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培育壮大鹤壁陶瓷、焦作塑料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我国重要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6)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发挥资源和原材料优势,重点发展高品级超硬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钼钨合金、工程塑料、新型耐火材料、功能纤维等特色产品,推进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7)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配合。

4.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努力增加资源储备。工作任务:

(1)实施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增加后备资源储量。

(2)实施百亿吨煤炭资源勘查工程,新增精查储量50亿吨。

(3)开展隐伏矿床找矿工作,评价资源潜力。

责任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三)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1.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服务增值、先进制造和产业配套四大能力,扩大整机产品规模;以整带零、以零促整,扩大整车规模,积极发展专用车,推动配套产品和基础部件、整车与零部件集群化发展,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

工作任务:

(1)提升输变电装备、成套装备、现代农业机械、工程施工机械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物流机械、建筑机械等产业,完善提升铸锻件、基础件、仪器仪表、机床等特色产业。

(3)建设中原电气谷、洛阳动力谷和郑州、新乡、南阳、安阳、焦作、开封、济源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4)重点发展经济型汽车、轻型商用车、中高档客车、中重卡车,大力发展专用汽车,建设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推进开封、安阳、新乡、焦作、许昌、南阳、鹤壁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辐射中西部的汽车服务贸易中心。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配合。

2.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大力实施产业创新发展专项,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工作任务:

(1)推进郑州、漯河、鹤壁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新一代消费电子、半导体照明、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推进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南阳、新乡、周口、焦作、驻马店等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疫苗、血液制品、干细胞、发酵原料药、现代中药和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生物制造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3)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发展以设计、建设、运营为核心的节能环保工程服务业,推进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4)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源、新能源装备三大优势领域产业,推动太阳能电池、纤维乙醇、生物柴油规模化发展,提升兆瓦级及以上风电整机、核能发电设备关键部件生产能力,推进南阳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5)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公共交通电动汽车示范线路运营,发展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产业,建设郑州、洛阳、新乡、三门峡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等特色产业园区。

(6)大力发展高强轻型合金等先进结构材料、超硬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加快建设洛阳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鹤壁镁合金、郑州和许昌超硬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

(7)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技术创新、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和数字化、智能化高端装备,积极发展航空装备及卫星应用产业。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财政厅配合。

3.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形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加快突破技术和市场等瓶颈制约,扩大高端产品规模,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培育一批食品、轻工、纺织领域知名品牌,建设全国重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食品、轻工、纺织工业基地。

工作任务:

(1)围绕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能源等领域,加快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

(2)提升双汇集团龙头地位,扩大骨干企业规模,打造千亿元漯河绿色食品基地;培育郑州、许昌、商丘、周口、驻马店食品产业集群;突出特色,发展洛阳、三门峡、鹤壁、信阳特色休闲食品集群;推动沿黄地区和豫东、豫西南地区奶源基地及优势乳制品企业加快发展。

(3)推动钢铁企业装备大型化、现代化改造,加快建设安阳优质钢和舞钢宽厚板基地。

(4)推进煤、盐、石油化工融合发展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5)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纺纱织造、针织、印染等行业,鼓励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产业化,在郑州、安阳、南阳、商丘、周口等纺织集中区,大力承接中高档面料和服装产业转移,推动服装产业高速增长。

(6)加快发展服装和家用、产业用终端纺织品生产,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7)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和沿海产业链整体转移,重点发展现代家居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培育家用电器、家具厨卫、皮革皮具、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8)支持造纸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污染治理,发展现代造纸产业,加强造纸原料基地建设,促进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配合。

(四)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加快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管道、邮政及城市交通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枢纽为节点,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以郑州为中心,优化铁路、民航、公路、城市交通等运输方式的规划布局,把郑州建成基础设施完备、配套设施健全、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内捷外畅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工作任务:

(1)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理念,加快郑州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火车站三大客运综合枢纽建设改造。

(2)完善提升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北编组站、郑州东货运站功能,推进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工程建设。

(3)加强与沿海港口和各大枢纽的对接。

(4)结合铁路、机场、公路建设,改造提升洛阳、南阳、商丘、信阳、安阳、三门峡等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民航办、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配合。

2.加快铁路网建设。加快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货运通道建设,构建覆盖区域、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铁路网,201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400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14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基本实现所有省辖市通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

工作任务:

(1)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在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开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客运专线,积极推进郑州至济南客运专线前期工作。

(2)加快全省城际铁路网建设,建成郑州至焦作、至开封、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及新郑机场至许昌、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和云台山支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新乡、许昌至平顶山、焦作至济源至洛阳、焦作至晋城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为纽带,半小时左右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一小时左右通达其他中心城市,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效便捷的交通格局。

(3)加快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改造提升既有干线铁路,建成晋豫鲁铁路、运城至三门峡至十堰、兰考至菏泽、新密经商丘至永城等铁路,完成宁西、漯阜、孟平等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商丘至周口、驻马店至南阳铁路;适时启动三门峡至平顶山、禹州至江苏洋口港等铁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形成“四纵五横”(“四纵”是京九铁路、京广铁路、焦柳铁路和运城至十堰铁路。“五横”指晋豫鲁铁路通道、新荷兖日铁路、陇海铁路、孟平—漯阜铁路、宁西铁路)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格局。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河南城际铁路公司配合。

3.完善公路网。打通出省通道,完善网络结构,提升互联互通能力,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结构优化的公路网。2015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

工作任务:

(1)以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为重点,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十二五”末建成规划高速公路网;完成京港澳、连霍高速河南段拓宽改造,适时拓宽改造其他高速公路拥挤路段。支持境内没有高速公路或县城距高速公路较远的县(市)建设县城至最近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以上,21条跨省通道全部打通,基本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以内上高速公路,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2)结合全省现代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和产业集聚区规划,改造提升干线公路,扩容改造107、310等重要国道,将国省道交通拥挤路段升级为一级公路,对穿越城区路段实施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强国防战备公路和旅游通道建设。

(3)围绕新农村建设,继续改造提升农村公路,重点推进县乡公路和配套大中桥改造;结合土地整理修建田间道路,进一步提升通村公路服务水平。适应农民改善出行条件的要求,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五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4万公里、桥梁15万延米,逐步解决有路无桥、宽路窄桥和危桥问题,实现“乡乡联、县县畅”,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

(4)加强公路运输场站建设,加快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场站建设,新建、改造一批省辖市、县(市、区)运输场站。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及相关省辖市、县(市、区)政府配合。

4.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继续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将郑州建设成为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构建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明港、豫北、鲁山等机场为辅助,以干带支、干支协调、客货并举的全省民航机场体系。

工作任务:

(1)强力推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以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配套建设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口岸设施。

(2)支持现有基地航空公司做强做大,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基地航空公司。

(3)加大客货运航线开发力度,着力培育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际航线,打造“郑州中转”服务品牌,到2015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年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8万吨,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货运集散中心。

(4)改造提升洛阳、南阳机场,努力扩大运输规模。建成商丘、明港军民合用机场,推进鲁山、豫北机场建设。

责任单位:省民航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等相关机场及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

5.加快水运、管道和邮政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加快推动油气管道建设,进一步完善邮政基础设施。

工作任务:

(1)积极发展水运,加快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建成淮河息县至淮滨至望岗段、沙颍河漯河至周口段、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工程,开工建设沙颍河平顶山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和周口至省界段升级改造工程,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和航运开发,2015年全省形成四条直达华东地区的水上通道。

(2)强力实施“气化”河南工程,加快油气管道建设,完善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调配有序、保障供给、安全运营的管道运输网络,五年新增油气长输管道5000公里左右。

(3)完善邮政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村邮站建设和信报箱建设,推进快递区域分拨中心和快速干线网络建设,提升邮政服务水平。责任单位:水运由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和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管道、邮政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邮政管理局和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

(五)重点地区发展。抓两头、带中间,针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1.加快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强化中心城市带动,坚持向心布局、集群发展,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

工作任务:

(1)提升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依托郑州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2)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强化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和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在郑州至开封、洛阳、新乡、许昌之间,形成“两干三城”便捷快速交通网,实现郑州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

(3)提升沿陇海和沿京广发展轴经济实力。强化郑州、洛阳、开封的重要支撑作用,发挥商丘、三门峡等城市的支撑作用,培育形成郑汴洛工业走廊,壮大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等支柱产业。加强与长三角和关中—天水等经济区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东西双向互动、对内对外开放。依托京广通道,发挥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驻马店、信阳等城市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构建沟通南北的经济轴。

(4)支持其他中心城市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发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承接、传导作用。发挥濮阳、周口、南阳、焦作、济源等城市连接周边的重要作用,拓展对外联系。提升商丘、周口等城市在淮海经济协作区中的地位,增强南阳在豫鄂陕交接地区、三门峡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信阳在鄂豫皖交界地带的影响力,凸显安阳、濮阳、焦作、济源等城市在晋冀鲁豫毗邻地区的作用,密切区域合作。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市全部进入大城市行列,基础条件好的成为特大城市。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及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

2.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富民强县的目标,以加快经济社会转型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实力增强,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加快中原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工作任务:

(1)激发县域经济内在活力。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扩权强县和财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推进经济实力强、发展态势好的镇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

(2)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把发展县域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发展;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服务力度,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3)提升县城发展水平。把县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提高规划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

(4)加快重点中心镇发展。分类推进小城镇发展,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通过加快专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逐步发展成为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具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条件的特色镇,通过发展特色明显的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服务业,逐步扩大城镇规模。其他小城镇,重点强化区域服务功能,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等部门配合。

3.积极扶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切实加大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全面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工作任务:

(1)加快革命老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2)重点扶持大别山区发展,促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生态文化旅游的支持力度。

(3)建立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安排挂钩的奖惩激励机制。

(4)加大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将扶贫开发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切实防止脱贫人口因灾因病返贫,有效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

(5)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

责任单位:省扶贫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4.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实施大板块、大品牌、大集团战略,加快旅游强省建设。

工作任务:

(1)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体验、都市旅游、山地度假、乡村休憩等板块,加快由观光主导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型转变,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2)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黄金旅游带,培育以郑州、洛阳、开封和安阳为主体的中原古都群体验游,发展以少林、太极和杂技为代表的中国功夫修学游,打造以伏牛山为中心、南太行山和桐柏—大别山为两翼的山地休闲度假游目的地,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和品牌线路。

(3)坚持集聚发展,突出抓好以郑州新区、焦作云台山、郑州嵩山、洛阳龙门、许昌鄢陵、平顶山尧山大佛、商丘芒砀山、南阳卧龙岗、驻马店嵖岈山、信阳鸡公山等为代表的旅游集聚区建设。

(4)加快构建以郑州为核心,以洛阳为副中心,以安阳、商丘、信阳、南阳、焦作等城市为门户,以其他省辖市、旅游重点县(市)和旅游核心景区为节点的旅游集散地体系。

(5)扩大开放,开拓创新,强化区域合作,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汽车露营地、旅游动漫、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新业态。

(6)坚持大项目带动和品牌发展,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大型旅游集团,显著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配合。

(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中原。

1.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合理利用能源、土地、淡水和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加快形成节约型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工作任务:

(1)全面推进节能降耗。从严控制高消耗、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组织实施工业节能综合改造、建筑节能、低碳交通、公共机构节能、重大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节能能力建设等八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千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碳计划。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在县域范围内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高工业用地投入产出强度,推广应用标准厂房,鼓励建设高层标准厂房,健全节约土地标准、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采取“退二进三”、旧城改造等措施,挖掘城市建设用地潜力。推广节地建筑技术,科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3)优化水资源配置。严格控制新上高耗水项目,加强水资源需求侧管理,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水资源。加快淘汰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强力推进高效工业节水和循环利用技术改造,提高中水回用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强水资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有序开采地下水资源,全面关闭各类违规建设的自备井。

(4)加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重点发展有色、煤炭、非金属矿、农业和再生资源等领域五大循环产业链,组织实施尾矿共伴生矿综合利用、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城市矿产”综合开发利用、再制造示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型服务业示范、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重大循环经济技术示范等八大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安阳安西、鹤壁宝山、邓州等一批特色循环经济试验区,建成100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0个示范园区和10个示范城镇。

(5)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和开发秩序整顿。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开发。加强金属材料、木材、水泥等材料的节约代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鼓励焦作、鹤壁、濮阳、灵宝等城市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

责任单位:由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分别牵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统计局配合。

2.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努力保障发展需求,实现环境容量高效利用。严格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处置,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连片治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严格环境执法管理,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工作任务:

(1)实施工业污染全防全治。完善工业污染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回收利用的全防全治体系,推进重点排污企业深度治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污染源减排从末端向全过程延伸。

(2)加强城市污染防治。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加强城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推进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城市噪声污染治理,推进城市餐饮业厨余垃圾安全处理。

(3)加强农村、农业环境保护。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环境监测试点工作,加强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严禁焚烧秸秆,推进综合利用。

(4)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系统提升城乡环境监管能力。责任单位:省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按职能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水利厅配合。

3.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强化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主体功能,构筑区域生态网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工作任务:

(1)加强丹江口库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水质。

(2)加强淮河源头、大别山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

(3)实施千里河道治理工程,推进贾鲁河郑州段、惠济河开封段、卫河新乡段、北汝河平顶山段等重点河段综合治理。

(4)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开展退耕还泽,恢复湿地植被和水禽栖息地。

(5)实施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推进农田复耕、矿区新村建设、生态重建同步。

(6)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7)推进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豫西山地丘陵生态区、太行山生态区、南阳盆地农业生态区、黄淮平原农业生态涵养区建设,建设沿黄河、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环保厅、水利厅、林业厅配合。

(七)社会事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原崛起的重要目标,着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工作任务:

(1)提高基础教育水平。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引导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二期工程和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工程。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建设100所示范性中职学校、11所示范性高职学校、100所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和2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基本建成郑州、开封、周口、南阳、鹤壁等职业教育园区。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大高等教育层次、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4)创新教育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4%的分解任务目标,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5)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推动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转变。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配合。

2.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形成优势彰显、充满活力、全面繁荣的文化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工作任务:

(1)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2)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振兴豫剧、曲剧、越调等传统剧种,扩大我省影视剧在全国的影响。

(3)加快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阵地、乡镇新华书店网点、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4)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充分挖掘根文化、姓氏文化、都城文化、商业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资源,培育和打造以“根文化”为重点的中原文化品牌。

(5)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开放,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城乡公共体育和全民健身设施规划和建设以及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承接和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办好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

责任单位:省文产办、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体育局等部门。

3.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工作任务:

(1)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救治、妇幼保健、采供血、精神卫生、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全面推进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和3—5所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水平,每个行政村都有标准化村卫生室。

(3)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使省辖市、县级市每个街道办事处拥有一所集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4)建成河南省医疗中心、省人民医院分院、郑大一附院郑东新区医院、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医院等一批重大医疗设施。

(5)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专科和人才建设。

(6)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对基本药物实行省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和运行机制。

(7)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8)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盈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方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降低群众就医负担。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牵头,省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口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

4.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大力促进农民就业。

工作任务: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3)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就业和创业培训。

(5)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畅通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渠道。

(6)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培育区域劳务品牌,扩大劳务输出规模。3

(7)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各类群体创业的扶持力度。

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教育厅、民政厅、农业厅、扶贫办、残联配合。

5.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工作任务:

(1)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

(2)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配合做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工作。

(3)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孤儿供养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司法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为补充,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

(4)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牵头,省财政厅、卫生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教育厅配合。

6.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缩小残疾人和健全人生活水平差距,提升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工作任务:

(1)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全省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建设。

(2)重点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和“阳光家园”计划,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3)加大特殊教育工作支持力度,筹备建设一批专门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河南省特殊教育学院。

(4)加大实施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和生活救助制度的力度。

(5)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全省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推进无障碍建设。

(6)制定和实施河南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责任单位:省残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民政厅、卫生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人口计生委、扶贫办配合。

(八)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抓住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1.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工作任务: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开展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完善财政省直管体制,理顺工商、税务、质监、国土资源、环保等垂直管理部门的条块关系。启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2)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社会中介组织改革,消除中介机构行政化倾向。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有选择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性非金融机构、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发展。完成党政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加快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

(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信用担保和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对中小创业企业和新兴领域创业企业的信贷扶持。

(5)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界定各级政府间的收入和支出责任,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收益。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政府国资委、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配合。

2.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工作任务:

(1)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开展竞价上网试点,鼓励大用户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电价。全面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改革。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

(2)坚持“污染者付费”原则,逐步将排污费标准提高到能够补偿环境治理成本的水平。

(3)深化收费制度改革,规范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经营性收费监管。完善价格听证制度。

(4)建立完善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产权、信息等要素市场和金融资产、环境权益产品等交易市场。

(5)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重点商品监管,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商局等部门和相关省辖市政府配合。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增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工作任务:

(1)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到2015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突破100家,建成外商直接投资专业园区10个以上,五年累计利用外资突破535亿美元。

(2)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把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性举措,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土地、能源等优势,推动形成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新的集聚地。

(3)推动对外贸易跨越发展。到201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420亿美元以上,形成5个以上国家级出口基地、30个省级出口基地,基地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比重达到60%以上。

(4)加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和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快建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支持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实施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区,支持洛阳等地争取设立一批出口加工区。加强郑州铁路口岸、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建设,推进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联动发展,建设郑州内陆“无水港”和国际航空港。完善洛阳航空口岸功能,建设安阳、商丘、漯河、南阳、周口、焦作等一批口岸作业区。

(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直接投资和并购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拓展业务,加快培育我省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在境外建立紧缺矿产和油气资源开发基地、农业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及物流、营销网络,鼓励电力、水泥、钢铁、纺织、有色等行业的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拓展企业国际发展空间。

(6)拓宽开放领域,推进全方位扩大开放。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国内外资本来豫建设合资合作医疗卫生机构,鼓励境内外资本参与我省文化企业重组改制。加强与境内外金融机构的接洽,努力引进一批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和各种基金公司、金融中介组织。积极开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旅游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引导境内外资金参与我省轨道交通、城乡公用设施、生态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境内外资本发展现代农业,参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组改造,提升我省农业竞争力。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省政府金融办、郑州海关配合。

4.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合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西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合作;深化中部地区省际间合作;健全合作机制。

工作任务:

(1)全面加强与晋东南、冀南、鲁西南、皖西北等周边地区的合作,力争在交通、资源开发、市场、旅游、生态、产业等领域对接、联动发展方面率先突破,构建中原经济区合作区,形成内部融合、联动周边、贯通东西的发展态势。

(2)加强与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合作,形成南北呼应、促进中部崛起的两大支撑。

(3)大力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深化与长三角、山东半岛、江苏沿海、京津冀等经济区的合作,推动与青岛、连云港、日照、天津等沿海港口加强合作,加快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大通道。

(4)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强物流、旅游、资源开发等合作,密切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联系,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哈密、重庆巴南等工作。

(5)加强与南部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推进与成渝、北部湾、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领导机构。设立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全面统筹协调《规划》的实施工作。

(二)落实工作责任。由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本实施方案,并根据全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需要和各项重大工程完成情况,负责调整修订本实施方案,拟订具体分工。省直各有关部门、各省辖市政府要根据职责分工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并将任务分工纳入领导任期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我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强信息管理。省直各有关部门、各省辖市要指定专人为信息员,每季度报送本单位、本地促进中部崛起工作信息。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汇总各单位、各地信息报送情况,综合编制全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简报,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相关部门。

(四)强化监督考察。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对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省监察部门负责对省直各有关部门、各省辖市政府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工作计划履行职责或者工作不力的,责令整改并追究责任。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定期邀请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对我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行监督和视察,同时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和监督作用。

0.227850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