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有色华章
“后宏观调控”期需要新思维
bd官网手机登录入口 站 www.www.newcity4sale.com 时间:2004-01-01 00:00 来源:


   本轮以抑制投资过热为主要目的的宏观调控已见效,但度过了一段政策平静期之后,一些新的矛盾又凸显出来。临近四季度,这盘宏观调控的棋局已进入决定胜负的中盘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一手棋如何落子?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CPI环比重新出现正增长,货币供应量和储蓄的增速继续大幅放缓,而投资存在进一步反弹的可能。”一位观察人士不无忧虑地说,“这些新的矛盾可能需要新措施加以解决。”


--“后宏观调控”或将开始
    如果把今年称为“宏观调控年”,可以看出前后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骤然加力的4、5月份可算是“调控期”;而从6月份至今,管理层一直在观察前期措施的效果,而未有新的、有份量的措施出台,可算是“观察期”。
    在“观察期”的开始阶段,过热的宏观数据一致显出向理性回归的趋势。但7月份的数据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是投资出现了反弹。在信贷持续收紧的情况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5月份探底18%之后,又迅速回升至30%以上。
    其次是价格创下同比涨幅5.3%的新高。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继续在高位徘徊;同时,服务类价格上涨压力也越来越大。上半年,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仅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5个百分点,是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的重要因素。但6、7月份,水、电和燃料价格分别上涨7.3%和7.6%,导致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4.9%和5%。而且,有迹象表明,今后几个月,许多城市将继续出台提高房租、教育收费、水、煤气和公交运输价格的措施,这将使物价回落面临“不可逾越”的阻力。
    第三是本来针对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却给居民消费也带来了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今年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下降,3月份为95.2点,6月份为92.6点,7月份更跌至90.1点,为除去年非典期间外的最低水平。
    权威分析人士预计,目前出现的矛盾不仅不会在短期内自行消失,甚至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为此,如果近期的数据没有向预期的目标靠近,宏观调控的措施就应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保证经济平稳高效地运行。
    若事实真的如此发展,则意味着“观察期”行将结束。接下来的新调控政策出台阶段,我们不妨称其为“后宏观调控期”。


--资源价格考验调控
    以“把住信贷、土地两个口子”为主要方式的本轮调控,其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就在信贷和土地政策尚未放松的时候,投资大幅回升,这出乎很多分析人士的预料。30%左右的投资增速和相对应的GDP增速仍在9%以上,超出了我国瓶颈产业的供给能力。
    分析人士认为,投资出现反复,一方面与中央投资大幅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前期的调控方式存在密切关联。
    回顾这两年,伴随投资过热的,是煤电油运的异常紧张和土地、资金需求的大幅增加。通常认为,是投资过热造成了煤电油运、土地和资金需求的增加。但换个角度,是不是煤电油运、土地和资金价格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灵敏,也造成了投资过热呢?
    土地、资金、电力和运输价格一直在政府的控制之中,煤价虽已放开,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电价。由于政府的控制,资源价格缺乏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它们的短缺。因为企业为达到更多地占用这些“廉价”资源的目的,而不断扩张。
    今年上半年,由于粮价的大幅上涨,价格管理不得不通过死死控制住煤电油运价格的办法,使物价总体涨幅处于较低水平。本来就缺乏弹性的资源价格再次被人为压制。然而,企业是逐利的,只要资源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它们抢占、扩张的冲动就不会消失。
    在“调控期”中,调控手段侧重于规模控制,这对于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一剂对症良方,但对于价格的扭曲现象却无能为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调控手段必须再度权衡。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指出,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应更加注重价格手段,如必须用行政手段时,应与利率、汇率等价格手段相配合。
    的确,在“后宏观调控期”,我们应更多地通过灵活调整资金以及各类短缺资源的价格,来调节各类商品、资源的供需以及企业、居民的预期。这样,才能缓解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逐渐理顺经济秩序。#p#分页标题#e#
    当然,为避免因政策力度过头而导致明年经济过度紧缩,我们还必须充分评估前期政策的效果。比如,当前的货币供应量是不是足够支持经济合理增长,权衡信贷紧缩对投资、物价影响的时滞和强度等等。
    如果下一步,我们更多地选用包括加息等价格手段进行调控,对于前期施行的信贷紧缩等政策必须“徐徐放行”。

 

0.259352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