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下的股票投资策略
bd官网手机登录入口
站 www.www.newcity4sale.com 时间:2005-01-01 11:41 来源:
能源危机下的股票投资策略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三次石油危机,令国际投资者至今回想起来仍不寒而栗。在那个可怕的年代,经济停滞,物价飞涨、股市下跌。虽然史蒂芬·罗奇称“世界正在跨入第四次石油危机的门槛”,但持不同意见者大有人在,至少世界经济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典型的“危机特征”。
但危机随时可能爆发。因为全世界已有30年没有发现大型油田,现有储量只够开采20年,而可替代能源的研究仍进展缓慢。敏感的金融资本不仅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兴风作浪,更大肆储备石油现货,囤积居奇。低油价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石油紧缺,人类的宿命——这一点没有人反对。
中国经济乃至中国股市至今从未经历过真正的能源危机。在这样一个高油价时代的投资策略应该是怎样的?将美国李伯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史蒂芬李伯的投资法则做一个通俗的解读,就是买入能源股和能保证能源供应的公司。
世界步入第四次石油危机?高油价将成为一种常态
高盛近期的一份报告让世界大吃一惊。在这份报告中,高盛发出警告,称油价可能会“急速上涨”,最高可达每桶105美元。令高盛万没想到的是,伴随这份报告的诞生国际油价连续5天下跌,随即而来的是国际石油连续大幅下跌,这家全球知名的投资公司几成笑柄。
然而,市场人士清醒地意识到,危机的阴霾并未就此扫去。因为全球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再也没发现大的油田,以目前世界原油藏量,大概只能再开采20年,天然气大概只能再开采30年,高油价必定成为一种常态!花旗美邦对此的措词虽然不如花旗耸人听闻,但含义似乎更加消极,他们预计商品类股将走出一个“超速增长周期”,并暗示这一上涨趋势会延续10年以上!
这与世界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去年对本刊读者所做的预测惊人的一致。
即使最不承认“石油危机”说法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国际金融资本在其中所起的雪上加霜的作用,他们不仅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大肆逼空,更在世界各地觅地储备了大量石油现货——这无疑加重了石油紧缺的程度。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更在去年8月首次使用了“第四次石油危机”的提法,在业界引起震动。
能源瓶颈难缓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即使不能定义此番石油上涨为世界第四次石油危机的开始,也仍要做好准备,提早布局。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将是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报告认为,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快,对原油需求量巨大,但却没有国际石油贸易定价权,难以转嫁成本。
不仅如此,能源瓶颈正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2004年以来,“煤电油运”全面告急,全国近九成省份曾经拉闸限电。在经过一轮狂风暴雨式的宏观调控后,进入2005年的中国发现,能源紧缺的局面并未缓解。
1至2月份,我国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同比增长148.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19.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6.1%,电力增长12%——与这些大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仍有25个省市区发生拉闸限电的现象。
“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有人形容中国经济具有这样的“三高”特征。
的确,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例如中国建筑能耗超过发达国家2~3倍,而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使中国本来紧张的资源形势日趋严峻。
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以来各大经济指标似乎并未出现预期当中的“软着陆”,增长态势依然强劲。在2004年同期基数很高的基础上,今年前两个月的投资增长仍然达到24%,在投资需求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以基础能源为主的原材料价格升势不减。
高油价下的投资策略
另外一组数据则表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正逐年大幅递增,而高油价又被许多专家断定为“人类的宿命”,因此所有国内投资者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便是“高油价下的股市投资策略”。
美国李伯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史蒂芬·李伯曾经详细地解释了高油价下的投资法则,他认为,第一是只能投资那些足以和通货膨胀相抗衡的企业,即少数能从通货膨胀获益,可随商品价格上涨而同步走升的公司。
第二个守则是放弃长抱股票的策略,因为有可能本来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最终导致了通货紧缩,因此投资必须能够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做移转,一种用来对抗通膨,一种用来对抗通缩。#p#分页标题#e#
具体来说,李伯认为,有两类股票会受益于通货膨胀与能源危机,因而产生令人吃惊的增长:一类是商品利润与通货膨胀相调和的抗通膨公司,包括石油、其他能源和金矿公司;第二类为那些可以利用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因而产生利润的公司,除了石油公司外